油水不相溶的原理
1.水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
水分子结构不对称,电荷分布不均衡,极性很强。
(1)极性分子表面张力大,分子间存在取向力、诱导力
(2)极性分子之间有强的亲合力
①分子间引力大
②相似相溶
极性物质一般称之为亲水物质。
取向力:极性分子靠近时,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,按极性取向产生的引 力。
诱导力: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靠近,诱导出极性,产生的引力。
色散力:非极性分子之间,电子和原子核运动,产生瞬时偶极,产生的 引力.
2.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
油:油脂在常温状态下的液体状态。
非极性分子,碳链越长,非极性越强,一般说,油基本为非极性分子, 便 存在一定的极性。
(1)表面张力较小
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
(2)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小
①相似相溶
②存在吸引力
非极性物质叫疏水物质
3.油水几乎不相溶
(1)极性不同:水是极性分子;油是非极性分子。
(2)结构不同:水分子非对称结构;油分子对称结构。
(3)乳化:在挤压、搅拌等条件下,可以少量互溶。
选择性吸附的原理
水和油墨通过对各自相亲合的金属表面具有选择性吸附
1.吸附的基本原理
(1)物理吸附:分子间引力
(2)化学吸附:化学键
2.对版基进行处理 改变铝版(或锌版)的表面结构使表面形成砂目。
(1)砂目的形成 机械球磨法、电解法、喷砂法、刷子磨版法等。
(2) 砂目的作用
a. 扩大比表面积,增加润湿和吸附
b. 产生毛细作用,易于接受和储存液体
c. 增加了无数的吸附中心
d. 增强了表面的自由能
间接印刷
间接印刷是指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,经中间载体的传递,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。平版印刷属于间接印刷。
中间载体的橡皮滚筒,表面包裹橡皮布。
橡皮布亲油性较好,获得清晰的层次和完整的网点。
橡皮布具有高弹性,在印刷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压力,利用本身的弹性,使图文传递达到完整的转移。
间接印刷优点:
(1)压力小。由于采用了弹性良好的橡皮布作为传递油墨的中间体,不需要太大的压力就能完成油墨的转印。压力小,对机器的耗损就小。
(2)印版磨损轻。由于纸张没有直接和印版接触,而是通过弹性良好是橡皮布和印版接触,减轻了印版的磨损,有利于提高印版的耐印力。
(3)对纸张的适应性好。由于橡皮布具有良好的弹性,使得胶印不仅可以印刷光滑的纸张,也可以印刷比较粗糙的纸张。
(4)减轻了纸张尺寸变形。由于纸张不直接和印版接触,使纸张吸收的水分减少,减少了纸张的吸伸长,有利于套印准确
间接印刷缺点:
(1)油墨的转移率低。
(2)易造成重影故障。由于橡皮布在完成一次转印后,总是有一部分油墨剩余,如果滚筒之间产生微小的位移,或橡皮布有少量的滑动,橡皮布上一次转移所剩余的墨层不能和本次转移的墨层完全重合,便会出现重影故障。
(3)易在压印面产生滑动。由于橡皮布具有良好的弹性,而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可以认为是刚性体。刚性滚筒的圆周上各点的线速度是一样的,压缩变形只发生在橡皮布滚筒。压印面上,橡皮滚筒周向各点的半径不同,线速度也就不相同。因此,对于间接印刷的胶印来说,压印面上的滑动是不可避免的,而滑动会带来印版磨损和网点转移失真等弊病。
四、胶印的水墨平衡
1.油墨乳化
(1)乳状液 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放在一起搅拌或者振荡,其中一种液体 变成微小的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,混合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。
液体变为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。
乳状液中,把分散成液滴的相称为分散相。另一相称为连续相
(2)乳化类型
分散相是油相,连续相是水相,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,记作O/W。
分散相是水相,连续相是油相,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,记作W/O。
润湿液以微细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油墨中,形成W/O型乳化油墨。
O/W型对胶印质量及生产危害极大,使印刷品发生水冲,墨辊脱墨,无法传递。
轻微W/O型乳化油墨是胶印油墨黏度略有下降,改善流动性,有利于油墨转移
五 润湿液
1.润湿液的作用
(1)润湿作用:印版空形成水膜,抵制油墨浸润,防止脏版。
(2)增补作用:与印版摩擦,磨损,粉毛加剧,亲水层破坏。电解质与铝或锌反应,生成新亲水层。
(3)降温作用:控制版面油墨的温度,油墨粘度随温度发生微小变化,而非急骤变化。
(4)清洗作用 :清洗空白部分墨点、脏污.
(深圳景兴印刷http://www.yinshuagd.com)